谁的罪与罚?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无罪不起诉的幕后
银财昆山:离株洲市天元区检察院宣布不起诉决定已近两月,卸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3项罪名重获自由的太子奶集团(下称太子奶)创始人、原总裁李途纯,仍尽可能地保持着沉默,其间只对外说过一句话:“即使就此错案提起国家赔偿,也只索赔1元。”同样保持缄默的,还有株洲市的相关部门。这是当代中国民营企业家生存环境的一个生动样本。一位全国知名的民营企业家沦为嫌疑罪犯最终又获证无罪,一家在中国乳酸菌饮料市场一度占有76.2%份额的明星企业堕为破产兼并,这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过去3年中,当地政府与太子奶共同经历了被外界视为“由友变敌”的不堪过程,危机平息之后又会得出怎样的感悟?近日,记者赶赴湖南长沙、株洲等地调查采访,试图找到答案。
获罪:从请求拯救到反目成仇
2月17日上午,青白的光透过窗户,照在太子奶前任高管余方明(化名)略显憔悴的脸上。他告诉记者:“2007年下半年,太子奶资金危机开始显现。”这比外界普遍认为的太子奶资金链趋紧时间,提前了半年多。
危机在2008年下半年达到顶峰。其时,一份流传甚广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尽职调查报告显示:太子奶总资产26亿元,债务25.4亿元,包括花旗、建行、招行等银行债务13.6亿元,经销商约4亿元,供应商约3亿元,建筑工程款3.7亿元,内部集资款超过0.9亿元等,债权人超过7300人。
更严重的危机是,太子奶在湖南株洲、北京密云、四川成都、湖北黄冈等5大产业基地的员工,纷纷走上街头,甚至围堵当地政府,集体联名讨要工资。李途纯的代理律师、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清辉告诉记者,面对危境,李途纯不得不请求株洲市政府拯救太子奶。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不单纯是一个企业的事了。”株洲市市长曾如此解释政府初衷。2009年1月,由株洲市政府主导组建的国有公司株洲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下称高科奶业),全面接管了太子奶的经营业务。
余方明说,高科奶业代表政府进入后,员工堵路等群体性事件渐趋平息。两位现太子奶员工也证实,2009年进厂后,再未发生拖欠工资现象。也有知情人告诉记者,株洲市有关部门在银行参加的协调会议上明确表示,对涉及太子奶的诉讼不受理、不判决、不执行。
残缺的太子奶霓虹灯透着破败气氛。
维稳“蜜月期”一过,双方便貌合神离,产生重大分歧:时任株洲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高科奶业董事长的文迪波认为,太子奶到2009年6月已资不抵债,要重获新生,保住太子奶品牌,非破产重整不可;李途纯则强烈反对破产,力主由太子奶原创业团队重新接管。
记者了解到,株洲市政府先后给予李途纯3次重掌太子奶权杖的机会,条件是引来新的战略投资者,保证高科奶业全身而退。
“当时已基本确定再由李途纯接手,可当李提出要进行账目审核时,文迪波表示所有债权债务太子奶必须接收。李认为,高科奶业造成亏损增加了太子奶的困难,表示不能接收。”余方明透露。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高科奶业投入的是纳税人的钱,当然要找到安全退出的途径。接管太子奶后,高科奶业共花了1亿多元为太子奶在全国各基地的员工补发工资,重启生产。此时退出,势必要将这笔账算到太子奶头上。
此时,太子奶已不可逆转地向着破产的方向疾速滑去。2009年底,太子奶成都基地被债权人提起破产清算。2010年4月,太子奶海外注册地英属开曼群岛大法庭也应花旗银行请求,裁定并委任香港某顾问公司为太子奶清盘人。“高科奶业再不动手就被动了。”文迪波曾如此表达焦虑。 李途纯则发动了更猛烈的保卫战:一方面,高调支持太子奶原创业团队创建新奶业公司,打压高科奶业掌管下的太子奶经营;另一方面,发出声明强调,如高科奶业与外资策划破产成功,太子奶将无力兑现对债务终身负责的承诺。
就在高科奶业向太子奶部分债权人发出《破产重整申请书》之后3天,2010年6月4日,文迪波被反对破产的300名太子奶债权人扣留。同一天,湖北黄冈生产基地被当地债权人占据;高科奶业账号连续数次被外地太子奶债权人查封;李途纯向媒体展示了一份有数百位债权人签名的申明,称只有原创业团队才能拯救太子奶……
形势急转直下。6月7日,株洲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发布网上追逃令;6月13日,警方赶赴李途纯家乡将其刑拘;7月20日,李途纯被株洲市天元区检察院批准逮捕。警方认为,2008年太子奶为解决资金困难,利用高息回报做诱饵,以“货款准备金”、“借款合同”等形式,向单位个人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6000余万元,李途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脱罪
破产定局李途纯出狱
在李途纯的代理律师、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主任翟玉华看来,李途纯被捕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此案曲折程度为他近年来代理案件所仅见。
相当一段时间,翟玉华是唯一可以进入看守所探望李途纯的人。他注意到李会见前必须吃药才站得稳,遂向株洲市公安局递交了《取保候审请求报告》,但未得到批准。随后,他又向株洲市检察院、市政法委反映情况,最后反映到湖南省公安厅,仍然不能取保候审。
翟玉华说,连抓李途纯的罪名也成问题。李先是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逮捕的,后来公安机关将案件移交检察院时,加上了职务侵占、抽逃资金罪,再后来补充侦查时,又把抽逃资金罪换成了挪用资金罪。
虽然我国刑法对每个阶段的羁押期限有明确规定,但通过申请侦查延期、变更罪名重新立案侦查,以及两次补充侦查,株洲司法机关最大限度地运用了法律所给予的权限,将李途纯“合法”羁押了15个月。
在翟玉华看来,其他罪名不值一驳,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他专门请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秉志和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兴良联合出具了《法律意见书》。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太子奶和李途纯个人为了集团生产经营,向特定经销商和集团内部员工收取货款准备金,以及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借款的行为,属于单位筹集资金和民间借贷性质,即使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偿还或者归还,也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抓李途纯不是因为他犯了什么罪,是要推行对太子奶的破产。”翟玉华一针见血地指出。翟玉华感到,明显有法律以外的东西施加到这个案子里来,株洲市公安机关甚至威胁将对他采取强制措施。
2011年9月14日,债权人会议通过了太子奶破产重整方案。同天,李途纯终获取保候审。一个多月后,由三元股份和新华联控股组成的联合体,接收了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公司的全部股权及全部重整资产,并负责偿还债务,李途纯从太子奶出局。今年1月20日,株洲市天元区检察院向他宣读了不起诉书,其所涉嫌的3项罪名皆不成立。 太子奶大事记
1996年3月 株洲太子牛奶厂成立,李途纯任厂长。
1996年11月 第一批活性乳酸菌奶饮料产品正式出品,李途纯将它命名为“太子奶”.
2002年底 太子奶集团总部在北京正式成立。
2004年10月当时国内最大的活性乳酸菌发酵奶基地昆山太子奶基地奠基。太子奶一举奠定了国内乳酸菌奶饮料行业的龙头地位。
2008年 太子奶集团投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而此时发生三鹿奶事件,导致销售量锐减。
2010年4月 太子奶集团身负巨债宣布破产。
2010年7月 李途纯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2012年1月 李途纯无罪获释。
错罪
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
位于株洲市天元区株洲大道999号的太子奶栗雨工业区,足有70个足球场那么大,园区内3座白色的巨大厂房望去犹如宫殿。
工业区一角,半像白宫半像天安门的宏伟建筑里,大厅墙上贴满了数十张太子奶员工债权公示表。整栋大楼除一名保安值班外,再无旁人。一些破烂桌椅堆在一角,落满尘灰。
在刚刚完成的破产重整中,这栋造价约9000万元的办公楼,被估价5000余万元。在新东家眼中,它带不来任何效益。8亿多的资产,29亿的债务,这是破产管理人对重整前太子奶的最后评估认定。
采访中,记者分几天多次拨打李途纯手机,响铃后无人接听。李途纯的儿子李帅在接通电话后,也以忙为由婉拒采访。余方明说:“李途纯把太子奶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如今费尽心血拉扯大的孩子成了别人的,可想而知对其的打击有多大!”
2011年7月31日,李途纯曾经的“对手”文迪波被湖南省纪委“双规”.外界普遍认为,这与李途纯狱中对其掌管太子奶期间涉嫌利益输送的举报有直接关系。
高科奶业最终也未能全身而退。一笔替北京太子奶还债的5200多万元,一笔替黄冈太子奶还债的4700多万元,因管理人只对株洲太子奶破产重整负责未予确认,企业产生总共约亿元的亏损。
而株洲市政府和司法机关,正承受着来自各方的质疑。公权力是否不合适地干预了私权利?政府有否滥用司法以推进自己的主张?办案过程中是否有违法情节?……
一场纠结于破产还是不破产的争斗终于尘埃落定,政府与民营企业家的博弈中,没有赢家。
仅有的亮点在博弈之外,毕竟太子奶员工的权益得到了保障,太子奶这个品牌仍然存在。
“盖子还没有完全揭开。”翟玉华说。 专家说法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蔡元庆:
破产重整可让
企业起死回生
破产还是不破产,对太子奶危机中的李途纯来说,是个严重问题。李途纯始终坚持不破产,却阻拦不住太子奶破产重整的命运。“其实破产重整的真正意义,是对企业的一种保护。”破产法专家、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蔡元庆在接受采访时说,积极运用破产重整,是企业“起死回生”的途径。
蔡元庆说,我国的破产法是“三驾马车”,包括破产重整、破产清算和破产和解。中国民营企业家们特别不愿意听到“破产”二字,以为破产就是什么都没有了。实际上,人们传统认识中的“破产”,仅仅相当于破产法中的破产清算。而破产重整,则是在法院主持下由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制定重整计划,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债务人按一定方式全部或部分偿清债务,同时债务人可以继续经营其业务的综合性行为。与破产清算不同的是,破产重整可以使面临债务困境的企业避免倒闭清算,从而获得恢复生机的机会。
“这就像一个人生病了,暂时住进医院,康复期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动,病好了再出来一样。”蔡元庆说,我国的破产重整,是从挽救企业的角度来出发的。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地步后,涉及到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一家社会的企业,所以不能简单地让它消亡。
记者手记
是什么害了李途纯?
李途纯和太子奶的故事,像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戏。当尘埃落定,年过半百的李途纯最终从一手创立的太子奶中“净身出户”时,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害了李途纯?
余方明曾追随李途纯在太子奶打拼10年。他分析,不切实际的扩张和急于上市造成恶果。2004年至2007年,李途纯先后在江苏、湖南、北京、湖北、四川兴建产业基地,圈地3000亩,上马生产线50条,“短贷长投”使太子奶现金流日见枯竭。2007年太子奶又冲刺上市,为让财务报表达到上市要求,公司不计利润回报,将远超需求的产品压入销售渠道,几乎造成渠道瘫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太子奶海外上市无望,积重难返。
知名财经观察家吴晓波在专栏中撰文认为,李途纯是一个充满激情而又错误百出的创业家。在他身上,可以读出一代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共同特征:善抓机遇,敢于赌博,个性张扬,勇大于谋。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琳指出,一个企业的命运是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环境令人担忧。他从李途纯案中看到,有关部门似乎并不是在“以事立案”,更像在“以人查案”,司法介入的目的就是要整倒这个人。他为此疾呼:尊重产权方能催生优秀的企业家,尊重人权才能催生成熟的法治国家。
著名危机管理学家艾学蛟认为,不是“非法集资”,而是李途纯的激进、赌性却又不肯妥协的性格和“不识时务”,把自己送进了监狱。高科奶业接手太子奶后回天乏术,提出让太子奶破产重整。李途纯却坚持收回太子奶经营权,想法固然可以理解,只是强烈的坚持无疑是同当地政府公开叫板,结局可想而知。
无疑,李途纯事件为人们观察分析当代中国民营企业生存环境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它包含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经营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和经验,也折射出危机中政府与民营企业关系处理的种种教训。
作者:綦伟 文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