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热炒情人节概念 多种理财产品新瓶装旧酒
2015年春节还没到,情人节就先映入眼帘,各家金融机构纷纷使出“情人节”专属招数吸引投资者,如买产品送手机、情人节理财收益比一般产品高0.2%等等。记者调查发现,虽然目前各类产品打着高收益率、秀恩爱的旗号在招揽生意,实际上产品跟情人节本身没多大关系。理财专家表示,投资者在购买的时候还是应当认清产品本质,不要被包装浮夸的外表所蒙蔽。
噱头一:爱情存单实际收益仅3.3%。有银行的朋友近期在朋友圈贴出这样一则信息:“情人节即将到来,为她在银行存一张1272527元的定期存单,明年情人节,她将收获一份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的爱恋!当然,我们同样接受屌丝级别的12725.27!……”
点评:就是基准利率上浮20%的存款。爱情存单,说“我爱你”!乍一看以为是什么“高大上”的理财产品,但一算年化收益之后发现,实际收益为3.3%,也就是一年期基准利率定存上浮20%之后的收益。
但是,也只能说,今年连存款都开始互联网化,可见金融机构的日子并不好过,说明目前金融行业的现状,不仅要运用“互联网思维”,让平常的业务变得不再普通,而银行在业务方面的推广力度也比以前大了不少。 噱头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0.2%须两人同行
多家银行也相应推出了“情人节”理财产品。昨日一家银行就高调宣布,2月14日将限量对情人或夫妻两人(只要一同)到银行网点办理理财,即可专享购买“情人节理财之共赢系列某期”产品,可投资期限18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7%,比同业同期理财产品高0.2%以上的收益,并提供1亿元的额度。
点评:赶搭年前高收益率末班车。 据了解,随着央行[微博]的降息降准,目前市场的资金面趋松,而市面上的银行理财产品,无论是期限还是收益率都较为“乏力”。从往年经验看,春节前理财产品收益都比较高。此外,银行在情人节推出的产品还会比平时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更高一些。
因此,建议投资者可抓住这班理财产品的高收益末班车,及时出手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以锁定高收益,给年终奖找个“好归宿”。 噱头三:买保险唯为爱情证明。不少保险公司也摩拳擦掌,将自家的保险产品搭上“情人节”顺风车。一家人寿公司在其网站上推出“爱情保鲜——让爱持续升温不打烊”的万能险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2%;另一人寿公司在其网站上推出的情人节特供版万能险,宣传的预期收益率为6.9%,若在三年内结婚或生子可额外赠送集分宝项目。
点评:实为理财型保险。不过记者调查发现,所谓“情人节爱的见证”更多的只是保险公司将原本的万能险或是投连险重新包装,打造成“爱情专属”。专业人士指出,这其实并不是保险公司新鲜开发出来的新险种,而是此前几家公司都一直在售卖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均是1000元起售的万能险或是投连险。不过除了打造理财型保险产品外,也有险企顺势推出了保障类的产品。专家提醒,每一类保险产品都是针对特定人群设计的,购买时不应跟风,因为一旦保单生效,退保将损失较大。 噱头四:互联网理财产品为抢人气送厚礼。P2P网贷也趁势拉客,由于P2P理财有高收益、低门槛的特点,赢得众多投资者的青睐。
记者调查发现,情人节来临,一贯是用互联网思维玩金融的P2P平台自然不甘落后,不仅是各类情人节红包满天飞,甚至有的平台趁机推出了情人节理财标的。如一机构推出的2月14日当天13时14分只要当天秒标就送88元红包;还有一家机构将在2月14日15时~17时只要投APP专享标,可获得惊喜利率,有可能超过20%的收益;而另一机构也打出广告,情人节礼物投资即送iPhone6吸引眼球。
点评:不要光看产品的收益。
随着风险控制能力等门槛限制的提高,P2P行业将迈入良性发展阶段,利率下降将是趋势。此外,业内普遍认为,年底和年后将会再现一批跑路的P2P平台,建议不要光看产品的收益,慎防一些平台趁年前和节日推出产品吸引眼球卷款逃跑。
提醒:别让“情人节”变成“情人劫”
“很多银行、保险只是将原本的产品套上了情人节理财的名头,用一种讲故事的包装方式进行金融产品的再次推广和销售,实际上产品跟情人节本身没多大关系。”理财专家表示,看到现在的金融机构都善于利用节日将原本让人难以接受、甚至完全不懂的保险、银行理财产品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推广,直接跟消费者拉近距离也是营销手段的一种创新,“不过消费者在本身购买的时候还是应当认清产品本质,不要被包装浮夸的外表所蒙蔽。”
“例如商业银行推出的‘爱情存单’、‘爱情纪念册’等业务,不过是些普通的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而保险公司推出的‘爱情保险’也只是普通的万能险、投连险产品。”专家提醒,金融机构在情人节玩营销概念,用的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方式未必划算,别让“情人节”变成“情人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