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财昆山 发表于 2012-3-25 22:32

经济光环正在褪去?昆山台企就地转型求变

银财昆山:种种迹象表明,新一波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或许已经到来。



台湾地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简称“电电公会”)近日发表的《2011年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报告》显示,由重庆、成都和西安组成的“西三角”正在崛起,超越“长三角”成为区域综合实力的榜首。

受邀主持这项调查的台湾中原大学教授吕鸿德将台资在大陆的发展路线归结为:80年代试水“珠三角”,90年代深耕“长三角”,2000年以后扩展“环渤海”,而今2010年以后,大家都看好“西三角”.

依台湾当局经济主管部门统计,2010年台商西进投资额达133亿美元,较前年猛增一倍以上。其中,富士康集团入川投资20亿美元,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由于富士康、仁宝、广达等大型代工企业均有长而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年来形成的稳定供货关系,大企业向内陆地区搬迁,亦引发了配套加工企业追随的热潮。

另一方面,全国台资重地之一、号称“中国外贸第一县”的昆山,今年上半年却罕见地大幅落后于全国水平。据昆山海关统计,上半年昆山进出口总额398亿美元,同比增长1%,而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25.8%.即使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困难、全国外贸降幅达13.9%的2009年,昆山进出口贸易也曾实现0.8%的正增长。

曾被当地官员赞为“现代化进程中最亮眼”的昆山台企,其经济光环是否正在褪去?

内迁潮中的昆山台企

昆山,中国内地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2004年起蝉联全国百强县(市)首位至今,2010年更是率先进入“2000亿俱乐部”,素有“小台北”之称。其经济总量的70%由台资企业创造,10万台商不但带来了财富,更丰富改变着这个城市的文化与面貌。

作为大陆台资最集中的地区之一,3800多家台商在昆山集结,其中近三分之一是投资额超1000万美元的中型企业,超1亿美元的大型企业有39家。据台湾《远见》杂志发布的数据,台湾百大制造业企业中已有60多家在昆山投资办厂。

银财昆山 发表于 2012-3-25 22:33

在台商投资重心向西北内迁的风潮之下,转型升级和产业迁移已经成为在昆台商的共识。

不可否认,西部地区的人力成本,对昆山投资环境构成了强大的压力。昆山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140元,而重庆则只有870元到710元不等,仅此一项便相差约30%.但实际上,许多台商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现在大陆走的正是台湾十几年前的历程,这段经济的演变简直是重新上演一遍。”昆山市沪铼光电总经理蒋玉兰表示,台湾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历了长达10年的工资高速增长时期,大陆目前很可能正处在这样的阶段。

“大陆的工资高涨是必然会发生的,而且也是所有经营者必须要面对和坦然接受的事实。”蒋玉兰说,自有品牌和代工产品合计占大陆DVD光盘市场一半以上的沪铼光电,并不打算迁离昆山。

内外兼修做大市场

外向型经济一直是昆山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外贸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这决定了昆山具有较高的外贸依存度。根据《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绿皮书》中的数据,1990年至2009年,昆山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6.7%,2010年外贸依存度高达259%.

昆山为数众多的电子制造台企,长期为国外厂家代工,研发、销售“两头在外”,极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在“十二五”规划出台之后,内需市场成为台商最重视的大饼。

电电公会秘书长陈文义曾执言,在大陆的台商如果不能跟随“十二五”规划转型,掌握大陆内需市场,未来三至五年势必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经过了金融危机洗礼的昆山台企,在ECFA生效、有了制度化保障的大陆巨额内需市场,与风谲云诡、瞬息万变、复苏步伐缓慢的国际市场之间,自然而然地开始更加关注前者。而他们“深耕大陆市场”的成效正在逐渐显露。

昆山综合保税区内的仁宝电脑近年来内销订单年增长10%,2010年内销额已超过3.5亿美元。集团副总裁徐明兴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仁宝能在内地卖出两亿台的笔记本电脑。

来自昆山商务局的数据也可以间接证明台企内销的成绩。上半年昆山外资企业内销同比增幅为30.6%,内销额净增214亿元,其中台企居功至伟。出口成功转为内销,不但可以解释为何今年上半年昆山进出口大幅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是经济正在顺利转型的佐证。

银财昆山 发表于 2012-3-25 22:33

产值增加原地升级

“我对大陆自行车市场看法是:总量虽然没有成长,但产值提高了很多。”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宝堂如是说,“我们欣喜地看到大陆的市场一直在成长,今年高级车的销量增长了好几成,供不应求。这反映了我们公司以及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

从交通、代步、通勤的交通工具,变成运动、时尚、休闲,甚至高级礼品,总部设在昆山的捷安特走出了一条低端转向高端的典型轨迹。

捷安特落户昆山的过程也颇富戏剧性。1992年,捷安特派员到上海谈投资,耗时8个月却依旧没有结果。得悉此消息后,昆山招商团当即将他们请到了昆山,当天,昆山市长召集土地、税务、外经委等14个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人集体会见了捷安特代表。

这次会见代表的诚意,以及昆山解决问题的效率使台商深受感动,一个星期后,捷安特办妥了落户昆山的全部手续。捷安特来昆山后,不仅台湾、日本数十家配套协作企业相继追随,在长三角形成了世界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基地之一,还带动其他行业的台企慕名而来。

记者了解到,目前昆山招商诚意十足,但不同的是,过去的“招商引资”已经转变成为如今的“招商选资”.近年来,一批科技含量高、生态保护好、产出效益多的台资项目先后落户,包括龙腾光电、日月光半导体、茂迪新能源等,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项目的快速集聚。去年,昆山市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540亿元。而今年仅上半年便实现产值1026.41亿元,其中智能电网、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均实现50%以上的同比增速。

突破两端提升价值

台湾知名IT企业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曾提出了著名的“产业微笑曲线”理论,认为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研发和市场。没有研发能力,就只能做代理或代工,赚一点辛苦钱;而没有市场能力,再好的产品,周期一过也就只能做废品处理。

台资电子企业云集的昆山,也正面临如何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突破的挑战。实现产业升级,关键在于企业要勇敢地迈出单一制造环节,为客户提供“制造+服务”的解决方案。

银财昆山 发表于 2012-3-25 22:33

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对记者表示:“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对台商的吸引力逐渐凸显,富士康、仁宝、纬创等大型台企纷纷设厂立项,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仁宝电脑将集团的投资总部设在了昆山,同时建设了一个1500人规模的研发基地;纬创集团在昆山的研发团队人员上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设计和研发。”

除了仁宝,正新橡胶、微盟电子、沪士电子、捷安特等台企均在昆山设有研发中心;昆达电脑、彩晶光电等一批企业将业务向品牌销售、售后服务、创新研发、维修保养等领域拓展;台湾彰化银行、大华人力资源公司、华东台商子女学校、登云科技大学、宗仁卿医院等众多服务性行业也纷纷抢滩昆山,服务业正在成为昆山台商投资的热点。

对那些决定“产业转移”的企业,昆山出台了多种优惠和鼓励政策,致力于留住企业总部或者研发、销售、客服等部门,实现产业内部升级。而面对台资“出走”可能给本地经济发展带来的“空心化”,今年3月昆山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试图通过振兴民营经济,将产业链的接力棒握到自己手中。

去留问题固然值得部分台商踌躇,但毫无疑问的是,广袤的大陆,产能和市场同样诱人。正如台湾中原大学教授吕鸿德所言:“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不是转移所谓的投资地点,或是转移投资的区域。最重要的是要转型其内部的核心竞争力。”

ECFA获得两岸认同后,从制度上保证了台商得到实惠,使得台商对到大陆投资更有信心。在后ECFA时代、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背景下,昆山台资企业能否走向更大的辉煌,直接取决于其转型升级的成功与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光环正在褪去?昆山台企就地转型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