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人类学家谭少薇说,据我们所知,点心在18和19世纪发源于中国南部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广州。那个时候,商人们都在上午晚些时候在茶馆会面喝茶。这些餐馆最初只供应简单的小吃,但随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他们开始改善小吃的品种和质量以争夺顾客。
作者: 银财昆山 时间: 2012-4-8 19:55
一大早吃笼烧麦、叉烧包,下午来份甜点是香港生活的一大乐趣。《华尔街日报》记者带您寻访香港最佳茶餐厅,品尝美味港式茶点。
这种做法也开始在香港流行起来,这里的厨师在烹饪上始终跟随着广州的步伐。20世纪40年代,厨师们开始在英国控制下的香港发展自己的点心特色。他们推出的点心分量较小、配料较清淡、有着更优雅的外观。他们还融入了烘烤等西式烹调方法,开发出了烤叉烧包和甜蛋挞等现在的经典点心。后来,厨师们又开始纳入中国其他地方的菜式(比如上海的小笼包就很受欢迎)。《中国美食》(The Food of China)一书的作者安德森(E.N. Anderson)说,他们增加了与节假日有关的食物,比如把米和肉包在荷叶里做成的粽子,这是初夏端午节时享用的传统美食。就这样,点心演变成了一种家庭活动,成为广受欢迎的早餐和早午餐食物。
有些厨师已经开始着力振兴传统技艺,在莲香楼及其同行所供应菜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添好运点心专卖店(Tim Ho Wan)是一家简陋的点心专卖店,价格低廉,拥有大批忠实顾客。添好运的主厨Pui Gor做了一道现代版的腐皮卷,用清淡的虾肉代替传统所用的油腻的猪肉糜卷在里面。他还用一道名为“鸡油饼”(chicken oil pancake)的点心向传统致敬,原料使用的其实是猪油,让人想起从前有很多菜名中都含有“鸡”这个字(其实菜里并不一定有肉),因为有了“鸡”这个字就给人感觉这是一道很美味的菜。
少数高档餐馆在点心中加入了包括鹅肝和羊肚菌在内的顶级配料。其中一个最佳例证就是龙景轩(Lung King Heen),这是一家位于香港四季酒店(Four Seasons Hotel)内的米其林星级餐厅,主厨陈恩德将鸭肝和黑松露加入猪肉烧卖中,并发明了鲍鱼面扎等新的点心品种。他说,鲍鱼面扎这道点心太受欢迎了,以至于推出六年以来一直都没能从菜单中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