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在欧盟法院上输了,以后无法说自己不是运输业者
“今天,我们打败了巨人。”这是巴塞隆纳菁英出租车(Elite Taxi)在推特上所发表的最新帖子。他们最近的发文几乎都围绕 Uber。Elite Taxi 的官方推特12 月 20 日欧盟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简称 ECJ)在卢森堡对 Uber 做出了判决:Uber 是运输业者,未来 Uber 公司必须遵循各国的交通运输法律。2010 年自从 Uber 开始营运以来,他们展现出了称霸全球出租车市场的野心。然而。每当 Uber 走进一个国家或是城市,随着用户数的提升,伴随而来的是与当地政府或是出租车业者之间的冲突。
今年五月,西班牙计程车司机为了 Uber 和 Cabify 的问题,全面进行罢工。“西班牙巴塞隆纳市出租车同业工会” 控诉 Uber 的服务就是载客行为,为何可以不需执照,也不受交通运输法的规范。“我们不是出租车业者,而是资讯服务平台”,每当 Uber 在各国爆发争议的时候,人们会听见 Uber 是这样回应,他们一贯的说法是:这是个中介服务,应该遵守的是欧盟的电子法规。
然而,欧盟法院显然对于 “中介服务” 的看法与 Uber 有所差异。欧盟法院强调,透过程序将非专业的驾驶连接起来,并提供载客服务,这与运输服务拥有本质上的关联。在欧盟法律的认定中,这就是运输领域的服务。据英国《卫报》报导,欧盟法院认为 Uber 提供的服务不仅是一项中介服务,Uber 应用程序是 “司机和乘客之间不可缺少的”。而“这种服务,应该被排除在被保障的‘自由提供服务的范畴’之外”。
此判决一出,根据欧盟现行法律,所有欧盟的会员国都必须得遵守。实际上,在与西班牙出租车业者的冲突爆发以前,Uber 早已在欧洲各地碰了一鼻子灰,许多国家都与 Uber 进行对抗。以英国来说,这里曾经是 Uber 在欧洲的最大市场。根据《彭博社》的报导,截至今年 9 月以前,Uber 在英国已经有超过四万名的司机,以及 350 万名乘客。
2012 年在伦敦举办奥运之前,Uber 被英国政府视为提振经济的机会,伦敦交通局核发了 Uber 私人出租车(private hire vehicle)的营业执照,让 Uber 在当地开始顺利营业。但 5 年当中, Uber 与当地出租车业者的矛盾不停上升,其中一个比较大的争议点在于 Uber 司机的入门门槛相对低。但也因为 Uber 在英国持有的是私人出租车执照,与一般出租车业者拥有的规范本来就不太一样。
今年 9 月 22 日,伦敦交通局突然做出了 “不续发执照” 的决定,他们在声明中表示,Uber 的运营模式缺乏“企业责任感”。英国的保守党(Tories)认为,若 Uber 撤出伦敦,伦敦市民每年会多花近 9000 万英镑(约 7.9 亿人民币)的出租车费用。而就在伦敦交通局发出声明的隔天,近 60 万名的乘客就在网络上连署撤销决议。
距离伦敦 6469 公里的德国法兰克福高等法院,2016 年 6 月也对 Uber 进行判决。德国决定禁止 Uber 继续提供服务,其中最大的矛盾也是来自于德国的法律中,规定凡是提供载客服务的司机,就得取得执照。当然,早在判决出来以前,Uber 在德国早就历经了多次的诉讼。
同样的状况两年内在欧洲各国发酵。2015 年 Uber 在法国推出 UberPop 服务也遭到禁止,目前法国政府允许拥有合法营业执照的 Uber 高端叫车服务营运;2016 年丹麦法院也做出 Uber 是违法服务的判决,他们认为 Uber 的司机没有证照,并且无法给乘客安全保障。
如今,欧盟法院又下了判决,这意味着 Uber 在欧洲显得更寸步难行了。根据《纽约时报》报导,Uber 今年第二季亏损达 6.45 亿美元,略低于前一季 7.08 亿美元;净营收为 17.5 亿美元。不少人认为 Uber 的财务状况并不理想,就是跟各国政府对 Uber 关上大门有关。
页:
[1]